在有效产能、上游材料和设备等多方面中国厂商距离韩国厂商差距大

作者:未知时间:2020-04-16 来源:中国电子报

[摘要]在OLED领域,中国厂商正奋力追赶韩国“双雄”三星显示和LGD。三星在OLED中小尺寸上一枝独秀,京东方等国内厂商的发展势头正猛;LGD在OLED大尺寸上一家独大,京东方、TCL华星为代表的中国厂商努力发展成本更低的印刷OLED。

    北京时间04月16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OLED:我国距离韩国还有多远?韩国媒体BusinessKorea在报道中称,尽管中国企业在LCD TV显示屏方面表现优异,但OLED显示仍需投资五年以上才能赶上韩企。对此,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OLED产业与韩国仍存在一定的距离,中国还需要全行业协同发展,发挥产业优势以缩小差距。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416/56886.html

近年来,在OLED领域,中国厂商正奋力追赶韩国“双雄”三星显示和LGD。三星在OLED中小尺寸上一枝独秀,京东方等国内厂商的发展势头正猛;LGD在OLED大尺寸上一家独大,京东方、TCL华星为代表的中国厂商努力发展成本更低的印刷OLED。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三年后中国大陆地区的OLED面板产能有望超过韩国。

与韩国仍有较大差距

 “在OLED领域,虽然中国的产能不断提高,发展势头越发强劲,但我们与韩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有效产能、上游材料和设备、下游应用等多方面。”赛迪智库集成电路所耿怡博士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2019年首届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发布的《中国OLED材料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白皮书》显示,虽然我国OLED面板制造业规模不断增长,但OLED配套材料产业仍处于发展起步时期。从市场情况来看,作为OLED产业的上游,配套材料具有利润率高、附加值大等特征,主要集中在欧美、日、韩等国家。而我国目前受限于极高的技术壁垒,产业整体呈现规模小、产能低、产品技术门槛低等特征。

从有效产能来看,目前国内建成OLED产线的良率仍然较低,仅为70%。在建产能释放速度慢,与韩国企业存在不小差距;从上游材料和设备来看,韩国企业对OLED上游材料和设备进行了很好的扶持,培养了诸多控股的材料和设备子公司,形成了良好的生态体系,在新产品研发、工艺路径摸索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韩企利用先发优势,设置了大量的专利壁垒,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向其支付高额专利费,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减弱;从下游应用来看,三星的OLED屏幕首先供应给三星手机,LGD的OLED屏幕首先供给LG电视,品牌企业可以为面板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和有效反馈。


 

在中小尺寸OLED领域,三星利用其全产业链优势率先实现了OLED产品的产业化;在大尺寸领域,LGD一家独大。对于韩国企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耿怡认为有两个:一是三星的技术实力、企业规模、产业链完整度都远优于中国面板企业,其抗风险性、资源整合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都更强;二是韩国政府始终将新型显示作为制造业的关键环节,对三星给予了大力支持。

中国企业正聚力发展成本更低的印刷OLED,希望率先在大尺寸领域实现赶超。在去年的SID(国际显示周)上,京东方展出了采用喷墨打印技术的55英寸4K OLED显示屏,华星光电也推出了31英寸4K的混合量子点印刷显示电视。时隔几个月,在今年的CES展览上,华星光电联合广东聚华开发的31英寸喷墨打印可卷绕柔性样机也正式面世。

TCL集团CTO、华星光电首席科学家闫晓林强调:“印刷、柔性、可卷绕等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推动未来显示产品、应用、生态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据其透露,华星光电将以印刷OLED为契机,力争三四年后与三星、LGD一起跻身第一阵营,并实现印刷QLED的全球领先。

 “虽然印刷OLED的前景非常具有吸引力,但目前离量产仍有一段路要走。”赛迪顾问高级咨询师刘暾分析称,其工艺稳定性不足、材料发光效率低、使用寿命短、工艺时间较长、核心设备缺乏、基础专利集中垄断等都是目前我国在发展印刷OLED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耿怡认为,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由于OLED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中,不应该单独承认或者否认任何一种技术,国内企业应该积极开展技术储备和布局,同时注重蒸镀和印刷两种技术混用的发展趋势,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协同发展弥补短板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企业的追赶之路,不仅仅是要做大做强面板制造企业,还应该在关键材料和设备、品牌应用和推广等方面下大力气,全行业协同发展,发挥产业优势,切实弥补短板,才能逐渐缩小与韩国企业的差距。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表示,我国面板企业一方面要坚持开放合作,与上游材料和装备配套企业一起努力缩短学习周期,提高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要贴近市场和客户,充分发挥国内品牌和国内市场的禀赋优势,开拓更多的应用市场和空间。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专家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认为OLED市场份额之争就是技术之争,而技术的进步有赖于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中国专门从事OLED研究的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曾有韩国媒体报道称,不少韩国半导体、显示器等领域的技术人才正在“出走”中国。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企业对于OLED人才的“求贤若渴”。

“从研发、设计到生产、组装,中国OLED人才面临全方位的短缺。”奥莱电子总裁隋鑫表示,“在OLED产业发展初期,依靠引入先进技术和人才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我们在最短时间内缩小中韩技术差距、快速发展产业最有效的途径。”但是他同时指出,我国想要真正实现在OLED 领域的长远发展,就不能一直依赖“拿来主义”,中国企业在大力发展新型显示、多方布局产能、提升产能配套率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培养中国自己的技术研究人才,加强自身的基础科研工作。

对此,胡春明强调:“事实上,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显示行业的良性发展,重点推进产学研用通力合作。”据胡春明介绍,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国家正尽最大努力支持其配套材料的技术研发和公共测试服务平台建设。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协同创新为产业组织模式,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安排资金链。

产能有望赶超韩国

截至2020年2月,全球已建成AMOLED生产线25条,在建生产线3条,计划2条。中国大陆地区已建成生产线13条,总投资规模接近5000亿元,其中可生产柔性面板的6代线6条,在建和计划各2条。

据专家预测,到2021年,我国OLED产线月产能将超过450kpcs,占全球产能比例26%;到2023年,中国大陆地区的OLED面板总产能占比将近46%。隋鑫认为,我国OLED 面板产能有望三年后超过韩国。

我国AMOLED产能持续增长,对OLED材料和设备的需求量亦水涨船高,带动了我国OLED全产业链的不断突破。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OLED中间体和粗单体材料生产市场,大部分产品销往欧美、日韩等地。部分重要的终端材料已经成功打破国际进口垄断的局面,填补了产业空白。如鼎材科技的彩色光刻胶和OLED有机发光材料目前已实现国产化替代;广东阿格蕾雅成功研发了OLED材料百余种,可量产材料40种以上;山东奥莱电子也成功完成了OPEN MASK Frame的样品制作,预计今年实现量产。

而在OLED的生产设备上,中国在相对传统的光刻设备、封装及检测设备方面,大富科技、深天马、锦富新材、天通股份等厂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蒸镀设备方面,合肥欣奕华通过自主研发,也已实现研究用G1蒸镀机和量产用G6H蒸发源销售突破。

在OLED面板的生产和整合领域,京东方、华星光电、维信诺、和辉光电、深天马等企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能力。京东方的OLED柔性屏已经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将成为苹果公司继三星、LGD之后的第三大柔性OLED面板供应商。

隋鑫表示,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行业技术的提升以及下游市场OLED面板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赶超韩国或许不需要太长时间。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我要 投稿 意见 反馈 论坛 社区
官方 微信
触摸屏与OLED网官方微信号:i51touch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欢迎投稿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 经销商加入
网站广告、经销商加盟、触摸屏软件销售: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联系人: 张小姐 产品购买联系方式如下:
地址:成都市高升桥东路2号高盛中心1109室 电话: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51Tou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触摸屏网 电子邮件: 43361182@51touch.com
业务咨询QQ:触摸屏技术,触摸屏报价,触摸屏软件咨询 805568462 触摸屏软件开发:触摸屏软件,触摸查询系统,触摸查询软件 893008608 媒体合作QQ: 893008608
业务咨询微信:13183843395(扫描下方左侧二维码) 微信交流群微信:43361182(扫描下方右侧二维码)

2000人超级QQ触摸屏群:59897879 171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