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触控技术主流是In-cell还是OGS?
作者:Multitouch时间:2013-04-09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北京时间04月09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手机轻薄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为了轻薄化,各个业者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目前触控面板主要采用四种技术,包括GG、In-cell、On-cell、OGS。其中GG是传统TFT LCD加外挂式投射电容触控面板(合计4片玻璃基板);内嵌投射电容触控的TFT LCD(合计3片玻璃基板);AMOLED加On-cell投射电容触控面板及保护玻璃(合计3片玻璃基板);TFT LCD加外挂式OGS投射电容触控面板(合计3片玻璃基板)。其中In-cell与OGS触控技术因为可以作到更轻薄,成为手机行业最受关注的两大显示技术。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fixture/news/2013/0409/21054.html
尽管In-cell屏目前掌握在日韩厂商手中,但并不表示中国厂商无法采用。敦泰总裁胡正大博士表示,敦泰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In-cell技术,在iPhone 5发布的第二天,敦泰就已经正式对外发布In-cell Touch IC,并且在厚度上LCD+Touch可以做到1.74mm,基本上跟贴合的方式是一样的。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天马已经开始采用敦泰的Touch IC进行In-cell屏市场,预计国内某家大品牌会抢先使用。

不过他并不认为In-cell会威胁到目前触控面板的生态环境。胡正大博士认为,In-cell会取代其它的触控方式,因为它有先天的限制,目前来看做小的屏比较有优势。同时它也需要有比较大的LCD产线的能力,因此在投资方面需求很高。
目前In-cell触控面板产能主要为苹果所垄断,采用In-cell技术的触控面板市占率约10%,2015年将可望成长至30%,预计未来将迅速导入高阶智能手机市场。虽然目前In-cell技术显示屏良品率较低,但由于显示屏生产过程变得更加高效,相信在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将显示屏良品率提升后,iPhone 5的产能也会变得稳步提升。
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师杨仁杰表示,目前全球有能力量产In-cell屏的厂商只有三家,iPhone 5的显示屏供应商包括LG Display、夏普以及Japan Display Inc.,三家企业都掌握了In-cell技术。除了苹果外,包括LG、夏普、索尼等公司都会在后续采用In-cell屏。
相关新闻链接
敦泰暨Apple后首推可量产的In-Cell触摸显示屏技术
敦泰科技近日正式公布和显示屏制造商共同开发的最新In-Cell面板触控技术,是业界暨Apple发布的最新产品iPhone5采用In-cell技术之后,第一家宣布掌握可量产的真实In-Cell技术的公司。
随着手机和平板技术的日益成熟,方案商们对触摸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要求成本不断降低的同时,他们也从不曾放缓对面板更轻更薄的追求。In-Cell,正是在这样一种市场憧憬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将触控和显示的功能实现在同一片面板上最终达到既轻薄又省料的目的,是所有触控解决方案的最高期望。
但是,对In-cell技术的研发,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触控技术经验和超凡实力,还必须对LCD显示技术有足够的了解。这也正是很多厂商对In-Cell研发多年,始终无法突破量产瓶颈的原因。敦泰科技凭借之前做LCD Driver的雄厚基底,结合多年来在触控领域积累的逾亿颗触控芯片量产出货的经验,在与显示屏制造商展开密切的技术合作后,最终共同开发出了一套在全亚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可量产的in-cell方案。此方案采用敦泰科技最新研发的触控芯片---- FT3306,可以支持5寸以内的触摸屏,显示屏加触控后总厚度薄于1.8mm。
"In-Cell是触控面板的终极产品,敦泰科技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今年初有突破性的发展,以和业界不一样的方式,不一样的技术,在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下,推出了可大量生产,且性能卓越的解决方案。"敦泰科技董事长,胡正大博士表示。
敦泰科技除推出最先进的In-Cell技术外,近期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轻薄方案,包括"超薄Film触控技术","OGS","单层互容多点方案","单层自容真实两点方案",等。对于触摸屏体的支持,敦泰从2.5吋到25吋,都有全系列的完整解决方案。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