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06月03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因为OLED相对LCD,具有更薄、更省电,耐折叠弯曲、对比度高和色域更宽等优点,很多智能设备终端开始从LCD向OLED转移,甚至一些千元机上都配置了OLED屏幕。OLED的市场规模激增,据统计,OLED屏幕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990亿元。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603/57317.html

我们知道,屏幕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20年前,国内还面临着“缺芯少屏”之痛。国产屏幕企业经过十几年的追赶,目前在LCD上面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据资料显示,2019年京东方LCD面板出货量、出货面积双双第一。而相应的,受利润挤压,三星、LGD纷纷关闭自己的LCD面板工厂。

尽管LCD屏幕目前仍然占据主流市场,但是正如前文提到的,各大屏幕厂商目前都在往OLED转型。虽然京东方也早有布局,在2019年AMOLED屏幕的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但事实上,与第一名的出货量差距很大。2019年全球整体OLED面板出货量三星显示占据85.4%,而京东方占据3.6%,两者差异81.8%。导致这么大差异的根本原因还是质量和应用效果存在很大差距,之前华为P40 pro的屏幕因为同时有国内外屏幕厂商供应,被用户称为屏幕“抽奖”。

OLED面板的生产涉及多个环节,从生产屏幕所需要的制造设备、材料和组装,多数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日韩企业中。比如OLED制造的核心部件:蒸镀设备。它决定了OLED面板的发光效率,显色和良率等,目前国外三星、LGD,国内京东方、维信诺等都是采购的日本佳能Tokki的蒸镀机,即使一台设备1.67亿美元仍然供不应求。

除了蒸镀设备,OLED面板上游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是有机发光材料。有机发光材料需要将原材料有机合称为中间体,再到OLED单体,最后进一步合成为升华材料,最后蒸镀到基板上形成OLED表层的有机发光材料层。而目前能够得到升华材料的企业包括默克、陶氏、杜邦和出光等,都是国外的企业。而国产企业的技术多数停留在中间体,少数能到OLED单体,距离最后一步还有很大差距。
导致国产OLED供应链过度依赖国际企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壁垒,专利陷阱。因为三星在OLED布局非常早,在空白市场时已经探索了多种可能,找到了自己的路,并尽可能地用专利“封死”对手的路。国产企业想要有所突破,只能避开这些专利,自主创新新技术,这个难度就非常高。

另一方面,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研发周期长,导致国内相关企业少。据了解,国内做有机发光材料和蒸发源的企业并不多,奥来德是国内首个量产蒸发源的企业,目前已经进入京东方、华星和天马等供应链。奥来德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5%,但事实上,相比国际企业技术还有很大差异,在国际市场上只有1.5%的市场占有率。
当然,OLED屏幕供应链比较长,涉及环节也比较多,并不是说每一项技术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对于一些核心技术进行攻克,才能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中拥有底气,不惧断供的风险。

虽然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尝试以参股或并购的方式进入这些供应链核心企业,或者是购买专利达到一劳永逸,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后续,还是需要更多的国内企业发力,不计较当前的盈利,绕开专利陷阱,开辟新的路径,那时候才能真正不怕国外技术“卡脖子”。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