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10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据了解,目前,欧菲光已掌握大尺寸触摸屏最前沿的核心技术,MetalMesh触摸屏技术,并已实现量产,为抢占大尺寸触摸屏市场赢得了先机。而凭借其在触摸屏领域积累的客户、资金、人才及组织管理优势,欧菲光正逐步向平台型公司转型,为公司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在之前,欧菲光也同触控行业普遍现状一样,陷入颓势。触控面板已不再是"高获利"时代,行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触控企业深陷价格战难以自拔,台触控厂今年除F-TPK借助苹果订单小有盈利外,其他几乎全线亏损,越来越多的企业因持续亏损退出触控行业,胜华也在今年10月宣布破产重整。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material/news/dynamic/2014/1210/33320.html

    移动互联产业近几年飞速发展,以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产品逐渐占据市场主流。作为移动互联网终端元器件供应商,欧菲光的发展节奏也在提速。数据显示,上市后欧菲光仅用两年时间销售收入就翻了近10倍;今年初欧菲光定向增发募投项目,仅用了8个月时间就已建成投产,较原计划提前了一半以上。

 欧菲光产业转型之路历尽阵痛迎来拐点

    据资料显示,欧菲光2011年营业收入为12.45亿元,净利润减60.24%,毛利率13.78%;而到2014年截止到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欧菲光营业收入为139.8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9.07%,三年内营业收入翻了逾三番。

    据悉,欧菲光2010年于中小板成功上市,原本计划募投项目扩大纯平电阻式触摸屏的产能。在IPhone风靡的影响下,电容式触摸屏市场迅速成长,2011年电容式触摸屏已经正式超越电阻屏,电阻式触摸屏正在面临淘汰。

    鉴于此,欧菲光及时转变规划,依据市场信息积极的实行了产品转型。从以前的电阻式触摸屏转变为了电容式触摸屏,并且在下半年成功形成了量产能力,藉此打入了三星,联想等一线品牌厂商供应链。公司第四季度之所以实现了营收和净利的大幅增长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公司IPO募集项目在2011年逐渐进入可用状态,由于在试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成本费用,而相伴随着的却是生产规模效应未能充分显现以及良品率经受学习曲线过程,导致公司前三季度累计亏损。第四季度随着深圳等地工厂率先实现电容屏量产,以及良率迅速显着的提高,公司成功实现全年扭亏。

    据其公司业务结构清晰,电容屏占比不断攀升。欧菲光从一家专业生产及销售精密光学薄膜元件的公司,到2010年转为电阻式触摸屏,红外截止滤光片及镜座组件,光纤头镀膜及其他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赶上2012年是电容触摸屏的爆发之年,公司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全力投入电容式触摸屏的生产之中,在短短一年内成功完成了产品转型,为未来几年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其实施垂直一体化战略。由于触摸屏厂商的上游原料要求较高,国内厂商基本还需要依赖进口,这一限制使得国内厂商在竞争中容易处于不利地位。欧菲光是国内厂商中较早注意到这一问题的企业,在南昌子公司的兴建过程中特别规划了强化玻璃,ITO导电膜等上游原材料的产能并已成功实施量产。触摸屏的良好前景吸引了众多公司进入这个行业,而原有的公司也在积极扩张产能,未来这一行业竞争必然加剧。由于触摸屏产业链中上游的毛利率显着高于下游模组企业,行业内有余力的公司致力于垂直一体化以巩固自身的优势。

触控行业遭遇全面严冬如何破局?

    经历了高速发展后,触控面板产业如今迎来了洗牌浪潮。一方面是资本的进入,另一方面却是厂商由于竞争加剧而选择离开。2014年触控行业遭受严冬,行业的无序竞争和价格战的愈演愈烈,一大批中小触控企业受到血洗,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触控业往日的暴利不在,据欧菲光2014年半年报显示,触摸屏产品毛利率为21.57%,同比减少0.94个百分点;触控显示全贴合产品毛利率为8.25%,同比减少0.59个百分点。相比过去,欧菲光毛利率下滑的速度已经大幅放缓,与此同时,毛利率更加接近谷底。

    而对于曾经在触控领域一度辉煌的TPK来说,其高端产品生产能力有限,而拼价格却无法与大陆厂商匹敌,以致沦落为"夹心层"。尤其是中国大陆近两年触控面板产能持续扩大,单价相对便宜的中低价触控屏逐渐取代我国台湾厂商的产品,在价格方面占尽优势。台湾厂商在触控屏领域的起步比大陆厂商早,但是在中低价触控面板市场流失了很多订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一些台湾厂商不思进取的刺激。胜华的破产,从苹果改用In-cell屏那一刻开始,局面就早已注定。在这种市场需求变革之下,百亿巨头胜华尚且只能撑上一两年,若同样的变化发生在中国厂商身上,谁又能够保证自己将活得更长久一些。

    2013年上半年,我国大陆厂商手机用触控屏出货量达2.28亿片,远超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日韩等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手机用触控屏产地,市场份额高达40%。近两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促使触控面板产业日益繁荣。根据DisplaySearch数据统计,2013年整体触控产业出货额将达到近31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除了触控厂商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京东方、友达、群创等面板巨头也成为触控业的主力军团,以垂直整合优势,吸引品牌厂商下单,挑战F-TPK宸鸿与胜华等龙头地位。这使得触控产业出现这样的"怪圈":一面是纷纷倒闭的触控厂商,另一面却是大举进军触控产业的面板大厂。

    当下,从出货量而言,薄膜式电容屏无疑占据主流地位,市场份额接近30%。欧菲光、业际光电、深越光电、合力泰、中华意力、帝晶光电等中国触控显示厂商几乎都属于这个阵营。而无论是曾经的G+G,还是现在的薄膜式电容屏,乃至于OGS,来自中国大陆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厂商,在触摸屏市场占据了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而In-cell和On-cell的兴起,却是JDI、夏普、三星显示、LGD等日韩厂商在主导。然后,一旦薄膜式电容屏受到In-cell、On-cell的挤压,大量的中国触控显示厂商将蒙受损失,每年数百亿的产值非常有可能不复存在。进一步而言,以薄膜式电容屏发展起来的芯片厂商、设备厂商也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如今触控业不仅要面对内部不断恶化的价格战和无序竞争,还要面对外部日韩新触控技术的排挤打压,上游原料基本依赖进口一直让本土触控厂的发展受制于人,面对市场变革的需求企业一旦转型过缓或是决策失利很可能就会在旦夕覆灭,在行业全面洗牌还未恢复有序竞争之际,本土厂商应团结合作、不断创新、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转型升级,而不是一味的依靠价格战进行惨烈的相互打压,才能力争在触控行业这一片"红海"中突围出来,为中国触控产业链寻求到一条新的生存之路。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