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27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由于意识到行动市场的重要性,微软(Microsoft)在2012年10月正式发布Windows 8,这是微软首次在作业系统中强调触控为主要的操作方式,并且配合新一代设计的图形使用者界面(Modern UI)。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material/news/dynamic/2014/1027/32572.html

       触控笔电推出近两年来,渗透率始终维持在一成左右,未能如预期般逐年跃增,使得原本看好市场需求而大举扩充产能的OGS触控模组供应商,面临庞大产能闲置压力,因而开始祭出降价策略,期能吸引笔电制造商扩大采用。

       同时,随着Windows 8的推出,笔记型电脑也成了触控面板市场最受关注的应用。每年笔记型电脑约至少有将近1.7亿台的出货量,如果每一台都需要触控面板,那么必然对触控面板市场带来可观的需求和产值。然而,将近两年的时间过去,Windows 8不仅未能刺激笔记型电脑市场需求,连自身的优势地位都开始动摇;而原本寄予厚望的触控面板供应链,也因此受到牵连与剧烈的震荡。

新材料纷出头 OGS主流地位受要胁

        触控面板在笔记型电脑应用的渗透率一直未能如产业所愿;2013年约为11.6%,而即使是2014年的预测也仅约12.7%而已(不包含二合一的平板电脑)。传统笔记型电脑为掀盖式(Clam-shell)设计,本身在触控使用时的工学因素就比较不利,因此在2014年第四季时,不少品牌采用二合一的平板电脑设计,并配合英特尔(Intel)最新无风扇、低功耗的Core M系列处理器,企图将原有的笔记型电脑客群重新找回来。因此可以说,如果2014年的“笔记型电脑”(含掀盖式设计与二合一的平板电脑)触控面板渗透率有所提升的话,主要增额的部分应该是来自二合一的平板电脑。这类产品多半采用11英寸以上到13英寸的屏幕和触控面板。

       笔记型电脑14英寸以上于 2013年时约占有52%的出货比重,预计在2014年会上升到69%,趋近于一般笔记型电脑的主流尺寸。所有笔记型电脑应用的触控面板模组几乎都采用投 射式电容技术;即使是搭配主动式触控笔(Active Stylus)的机种,往往也有投射式电容的触控面板模组。笔记型电脑较大的屏幕尺寸也对触控模组结构带来影响。

       智能型手机市场所采用的 触控模组结构种类相当丰富,但在笔记型电脑市场里相对就简单很多。智能型手机里常使用的氧化铟锡(ITO)薄膜触控,在笔记型电脑应用中并不算占有重要的 比重(2013年时约仅有8%),主要的原因除了单玻璃触控结构(OGS)的充分产能竞争外,阻抗值、良率与成本都是影响因素。一般而言,10英寸以上的感应线路阻抗值最好能低于100欧姆,如此才有利于触控芯片的线路推动,同时也比较省电,而当前100欧姆的ITO薄膜并不算普遍。如果采用玻璃基板来进行 ITO镀膜,那么就比较有机会达到70到100欧姆的阻抗值。

       玻璃相对于薄膜基板的厚重,终使OGS结构的优势胜过双玻璃(GG)结构, 成为了10英寸以上触控面板的主流(2013年时约有69%)。不过,OGS的缺点之一是,做为外观件的表面玻璃(Cover Glass)和感应线路(Sensor)结合在一起,固然可以减少厚度与重量,但是也带来客制化库存料的问题。因此,新材料,如金属网格(Metal Mesh)、纳米银丝(Silver Nanowire),就成为OGS的挑战者,前者可以镀膜于薄膜基板,而且甚至可以达到比OGS感应线路更低的阻抗值。再者,把保护玻璃跟感应线路分开后,同尺寸的感应线路部件就可以跨机种共享。


金属网格/纳米银丝强攻 触控笔电供应链结构松动

       相对于智能型手机生态的丰富,笔记型电脑的品牌与触控模组厂相对收敛不少;一方面因为较大尺寸的触控模组单价高且Windows 8的触控规范严格,二方面在技术能力、资金门槛上可以参加赛局的厂商较少。台湾的模组厂商多半集中在OGS的制程,日本厂商以ITO薄膜为主,但是出货比 重相对低很多,最特别的是大陆的欧菲光。不同于莱宝的重庆5代线专注于OGS制程,欧菲光自2013年开始推广金属网格薄膜。

       从技术和制程的意义来看,欧菲光的金属网格薄膜制程不同于常见的黄光蚀刻(Photolithography);前者是加法制程,而后者是减法制程。主要是先将线路刻于镍板(硬模)来翻制软模(树脂),接着再压印(Imprinting)到表面含有感光树脂层的PET薄膜,之后再将银浆引入(Fill-in)树脂层 所形成的线路中。如果制程的良率可以改善,那么理论上加法制程在材料和时间的浪费都可以得到突破,成本自然就可以明显下降。目前欧菲光的报价虽然较低,但却未必是真实反映其生产成本(特别是若干新购设备的折旧摊提),更有可能是一种为推广金属网格的策略性报价。不过,这已经对其他厂商造成报价的压力。

       此外,从供应链策略的意义来看,这些新感应线路材料相关的制程,都会对原有的ITO薄膜供应链造成显着的影响。尚未图案化的ITO薄膜生产其实需要精致的参 数调整和工艺(如结晶和退火),而主要具有显着出货比重的供应商多半集中在日本(如日东电工)。ITO薄膜品质与触控面板的灵敏度、效能直接相关,因此品 牌的中高阶机种往往是由品牌直接指定ITO薄膜供应链。也就是说,触控模组厂在原材料的采购利得上是无法创造出潜在利润的。

       然而,如果是采用新一代的制程和材料,那么ITO薄膜触控模组厂就不是像现在是由图案化镀膜阶段接手,而是直接从更前面的材料端开始就掌控。因此,当触控模组报价、毛利率因为竞争而直直滑落时,谁能够在成本与良率上得到突破,谁就有机会在未来淘汰别的竞争者。

       相对于欧菲光在金属网格的积极,并且率先应用于笔记型电脑上,宸鸿也提出了他们的纳米银丝方案,不过着眼的应用目前先以智能型手机为主。纳米银丝可以利用黄 光制程或是雷射蚀刻来进行图案化,但是先端未图案化的纳米银丝薄膜制程可以采用比溅镀更有效率的湿式涂布制程,因此成本也会获得改善。在纳米银丝相关制程 可以较成熟到应用于笔记型电脑上前,改善原有的OGS制程和成本结构不失为较及时的做法。例如,以OGS 2的概念来提高共享性,方法主要是把感应区和引线分开处理,同尺寸的感应区与光罩可以共享。

OGS产能闲置 供应链降价刺激需求

       iPhone 自2012年第3季开始转用内嵌式(In-cell)技术后,对台湾触控模组供应链的产值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仅感应线路整合进去面板,连带保护玻璃的贴合也被移转。以宸鸿在2012年第四季的财报来观察,虽然营收看起来没有受到In-cell的影响、还创下新高,但主要是受到品牌平板电脑出货的支撑。在 2013年第一季后,如果笔记型电脑的触控模组需求可以因为Windows 8被开创出来,那么更大的触控模组尺寸、更高的模组价格就可以补偿在iPhone上的损失。

       但是终究Windows 8不仅无法带动触控面板的需求,而且连微软本身都遭遇有史以来的危机;至今,Windows 10能否扭转干坤都还备受质疑。2013年第一季时,OGS触控面板的模组均价(ASP)正处在高点,因此Windows 8挑战对使用者使用习惯所造成问题会被忽略,反而OGS触控面板的价格成为众矢之的。如今,OGS触控面板的价格已经大幅调整,笔记型电脑的市场需求也未见明显提升。


       以一种粗略但方便的估算方法来看,2013年第一季供笔记型电脑使用的OGS触控面板价格约是每1英寸4美元,而且不包含光学全贴合;而到了2014年第二季中时,已经是每1英寸2美元左右。换句话说,仅约一年的时间,OGS触控面板的价格就有惊人的50%下调,而且在2014年第四季时,可能会进一步降到1.6美元附近。这一方面是过去准备的产能闲置的压力,二方面是触控模组厂也希望能够降价来刺激需求。

触控笔记型电脑的未来


 

       未来触控面板在笔记型电脑的渗透率是否真的无法有所进展?其实也不尽然,只是对触控面板厂商来说,他们仅是关键零组件的供应商,除了触控面板价格外,还有一 些影响未来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不是他们所能左右的。以PC品牌将在第四季力推的二合一平板电脑设计来说,“触打双用”的设计理念与工学因素都已经具备,但最终可能只是从Ultrabook笔记型电脑的需求去瓜分市场,而不是创造市场。微软的Surface Pro系列已经历经三代,但是市场需求毫无进展;相对地,苹果12.9英寸的大型iPad却受到普遍的期待。这两者的差异自然不会是在触控面板或是平板电脑 的机型设计(Form Factor),主要是作业系统的使用者界面,甚至可能还会是处理器平台。

       在Windows 8,我们看到了微软在触控界面与桌面模式创造了一种生硬、不自然的切换;但在OS X最新的Yosemite版本里,我们看到的是苹果小心翼翼、逐步地将iOS与OS X的使用者界面与使用者经验拉近。

       另外,安谋国际(ARM)架构处理器自2013年起步入64位元架构后,效能已经逐渐逼近PC等级。纵然,要跟英特尔的正规x86处理器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但关键是一般使用者已经不需要效能过剩的处理器。如果20美元的ARM处理器架构、配合适当的作业系统已经可以满足非专业市场需求,那么200美元等级的 处理器就会逐渐曲高和寡、退守到专业的市场区隔。

      因此,展望未来,我们看到的是移动运算(包含平板电脑和笔记型电脑)将会有新一次的洗牌,从处理器、作业系统到机型设计都可能会出现新的胜利者;届时10英寸以上等级的触控界面会有机会再成为一般使用者喜欢且有用的人机界面。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