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05月29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蚌埠市龙子湖区工业园中建材电子信息显示超薄基板项目建设工地内,一座投资8亿元、占地近200亩的工厂初见雏形。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志铭告诉记者,再过一个月,这里的厂房主体工程将基本完工,明年即可生产出最薄只有0.33毫米的超薄玻璃基板,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material/news/dynamic/2012/0529/15667.html

  超薄玻璃基板是触摸屏最基本的组件。技术上的寡头垄断使玻璃基板成为电子触摸产品上游材料中的卖方市场产品,尤其是0.55毫米以下的高端产品,国内企业仍处于空白阶段。

  2010年,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决定利用自身的技术储备,向超薄玻璃生产进军,计划新建2条日熔化量150吨的电子信息显示超薄基板生产线和后续加工生产线。目前,正在建设的便是其中一条。项目经理章榕告诉记者:“两条生产线年产超薄玻璃3000万至4000万平方米,将大大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保守估计年产值可达 14亿元。 ”

  “超薄玻璃基板项目的重要意义并不止于此,它更是集团加速吸引上下游产业聚集,形成完整的信息显示产业链,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一步。”李志铭表示。目前,研究院下属的蚌埠华益公司已成为全球ITO导电膜玻璃最大的研发生产基地,正是超薄玻璃基板的下游环节。该公司又向产业链下方延伸,开发出国内领先的电容式触摸屏用导电膜玻璃与传感器,今年4月,公开募集近6亿资金准备进行商业化生产。未来,一个国内一流的信息显示产业基地或将在蚌埠崛起。

  搭建平台,自主创新“点石成金”

  “同样是以石英砂为原料,一块0.33毫米厚的玻璃基板原料成本是3毫米超白玻璃的十分之一,价格却是其十倍以上。一项技术创新带来的高附加值,简直是"点石成金"。 ”章榕一语道破近年来蚌埠玻璃设计院发展壮大的秘诀——自主创新。

  2009年,国家科技部批准蚌埠玻璃院建设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该院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建设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在内的科技创新带头人。此外,该院正在建设玻璃工业节能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玻璃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

  2011年,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捷报频传——“太阳能电池用微铁高透过率玻璃成套技术及产业化开发”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随后又相继承担国家“863”计划“空心玻璃微珠技术与生产工艺”项目、“973”计划“电子信息用高碱铝硅酸盐浮法玻璃熔制基础研究”项目。 11月,两项科研成果分获我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今年4月,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申报的25兆瓦金太阳工程示范项目,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占到此次我省获批总装机容量的近四分之一。

  去年,该院新增授权专利1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章榕表示,此次超薄浮法玻璃基板项目除切割环节外,全部采用自主研发技术设备。

  政府扶持,优化环境加速崛起

  行业风云变幻,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却是风景这边独好。站在超薄玻璃基板项目工地,记者环顾四周,项目的东南角是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后方是填补国内空白、满足航空航天和深海探测需要的空心玻璃微珠生产车间;项目的东边是国内首条薄膜太阳能电池用TCO导电膜玻璃生产线和全球生产量最大的高纯电熔氧化锆生产线;项目的西北方则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这里就是占地2000亩的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

  “过去,我们是靠卖技术生存,虽然"旱涝保收",但难以做大做强。 ”李志铭介绍说,这几年,设计院成果产业化的不断加快,正是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在项目用地、基建审批、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给予倾斜。凭借着强大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孵化能力,以及各级政府的支持,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在新兴产业领域正在大显身手。

  去年以来,我国玻璃行业出现了供需矛盾突出、企业亏损严重的现象。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却“风景独好”。其成功诀窍,就在于借助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东风,并取得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不断实现产业化,推动了传统玻璃工业的升级转型。

  坚持自主创新,走产业提升之路,增强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防范市场风险、开拓发展空间的最有效途径。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的经验值得借鉴。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